搜索

徐州市竟然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是历史学家、一位是中科院院士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徐州下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总面积112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2.56万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319.77 亿元。当然,徐州市历史上也不乏那些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名人,其中就有这样两位历史名人,他们一位是著名历史学家、一位是院士,他们都是徐州人的骄傲!

      第一位:萧一山

      萧一山(1902年5月7日-1978年7月4日),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徐州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一生专治清史,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萧一山始终与清史研究相关联。在19岁时,就由山西大学预科考入北京大学,受教于梁启超,得窥治学门径,立志以新方法为中国史学开拓新境界,在课余埋头著述。他在清史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写出了一部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清代通史》。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诸前辈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被誉为“奇人”。

      其次,他搜罗不少有关太平天国及秘密会党之史料,编成《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他与简又文、郭廷以被称作当代研究太平天国史著名的专家。20世纪30年代中,萧一山哀于国势日蹙,积极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企图挽救国家。他发起成立经世学社;刊印《经世半月刊》《经世季刊》及《经世丛书》等。人们将他与孟森并称为中国清史研究的两大奠基者,又与简又文、郭廷以并称当代著名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

1922年,在著名明清史专家朱希祖与孟森的倡导下,北大建立了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组织力量对清代文献进行清理。这对久有志于清史研究的萧一山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他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接触了大量原始资料,诸如誊黄、敕谕、诰命、实录、会试、考卷、题本、库表等等;其内容涉及到有清一代的地丁、漕米、旗营、军饷、垦牧、河政、盐行、课税等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资料。这些珍藏多年的史料,大大开扩了萧一山的视野,为《清代通史》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

      他曾十分感慨地说:“清代内阁档案自拨归国立北平大学整理后,余亦躬与斯役,披阅所及,取证滋多。此虽案牍之言,实难尽信,然较之官书,胜万万矣。”通过勤苦钻研,潜心攻读,广搜史料,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清代通史》上卷,1923年上卷出版时,他还是一位北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不满22岁的青年人,凭一己之力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史学界颇为之震动,受到许多史学前辈及孙中山先生的赞赏。

      李大钊先生为《清代通史》初版写了序言。梁启超、蒋百里、蒋梦麟、日本史学家今西龙博士等先生亦为之作序。李大钊在序言中称:“萧子一山,以绩学之余,著《清代通史》一书。书成,执以示愚。愚受而读之,知其书之性质为有清一代之中国国民史。置之史学系统中,当为普通史中之记叙的国民史。取材既极宏富,而于文明及政治诸象,统摄贯通以为叙述,且合于社会诸象悉相结附不能分离之史理。余故乐为之叙,冀著者之益精厥业,以此为重作各史之先声也。”

      他对早期清史和清代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考证,为清史研究的深入作了大量的奠基性工作,被人称为“清史研究第一人”。萧一山突破了以往通史编著由政府组织专人来完成的惯例,集一人之力,完成巨著,实为近代新史学的一大成就,《清代通史》既是萧一山的成名之作,也奠定了其在近代史学上的地位。洋洋四百余万言的《清代通史》足以让萧一山名垂后世。《清代通史》至今仍成为清史入门必读,学者常借助检阅之书,历久而不衰。

      第二位:宋微波宋微波,1958年12月生,江苏徐州睢宁人,原生动物学家,留德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国际原生生物学会常务执委。1982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1985年获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微波主要从事纤毛虫原生动物分类学、系统学和细胞学研究。领导开创了全球海洋纤毛虫多样性研究的新局面;完成了对凯毛虫等大量代表类群的个体发育模式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系列细胞结构分化的新现象;主持开展了纤毛门主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学探讨及海洋纤毛虫DNA库的构建。

      主要从事原生动物生物学及病害学研究。十几年来,宋教授培养了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入选者、国际纤毛虫学“Corliss奖”获得者和“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新生力量;建立了完善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海洋纤毛虫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973 ”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项,发表 学术论文 240 余篇 ,其中 SCI 收录 100 余篇。

      1.利用现代手段系统开展了海洋纤毛虫区系、分类学研究,纠正了国际间前人研究中大量的混乱和错误,包括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了200余新目/科/属/种等新阶元;2.完成了对60余种(具重要地位或不同发生类型)的细胞发生学研究、建立了21个科/属的个体发生模式、阐明了众多未明结构的起源、分化和反分化规律;3.在基因树构建/分析及个体发生学研究的基础上,解答了包括游仆类、盾纤类等4个目级类群的系统发育、演化关系等国际间悬疑问题;4.开展了(对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的)危害性原生动物病原学和病害学以及近岸环境中原生动物的生态学探讨,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若干空白;5.支撑和引领了我国现代海洋纤毛虫学这一研究领域并形成了具广泛国际影响的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主持项目“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细胞发生学研究”获高校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 2002 );主持项目“海洋与淡水环境中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1999 );主持项目“我国北方海区养殖水体中危害性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生物多样性” 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 );主持项目“对虾体表病害纤毛虫的生态与区系”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993 );主持项目“多污水体中的周丛纤毛虫研究”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成果奖三等奖( 1991 );1995年获评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获评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 1998年获评山东省劳动模范等。

      据乡随者写字的地方

扫一扫分享本页